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法学园地 -> 业务研讨

优化区域营商环境的法治途径

  发布时间:2020-11-17 16:54:34


摘  要: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市场经济不但是竞争经济,还是法治经济。良好的法治环境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前提和基础。

关键词:营商环境;优化;法治

2019年2月25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强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这句话道出了法治建设在优化区域营商环境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法治建设对营商环境的重要意义

(一)营商环境的影响因素

营商环境是影响市场主体在生产、经营等过程中各项要素的总和,包括政治、经济、法律等诸多方面。营商环境是目前制约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优化营商环境,需要各个要素共同发力。

(二)法治建设在营商环境中的重要地位

法治环境是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法治环境,是地区经济秩序和社会生活规则得以有效遵守的前提和基础。

    1、法治建设为营商主体提供平等的保护

为增强市场主体的活力,稳定经济增长,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有关部门起草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并于2019年10月8日审议通过。《条例》以政府立法的方式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提供制度保障,加强对市场主体的保护,明确规定了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

2、法治建设为优化营商市场环境提供强力的支撑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容易出现不公平竞争、欺诈等现象,如不能有效遏止,就会威胁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完善法治、依法治理、加强监管,以法治来调整市场主体的行为,对于推动经济发展起到引导、规范和保障作用。

3、法治为营商环境奠定公平的基础

公平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灵魂。《条例》中提出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为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提供公平的发展机会。而且自《反不正当竞争法》实施以来,通过对市场竞争行为的调整,一方面使市场规范化、有序化运行,保证了公平竞争,更好地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另一方面,也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法律法规相对于经济发展滞后的情况下,不断完善法律制度,为市场主体提供公平的市场秩序。

二、营商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一)营商制度和相关法治建设不够完善

《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是我国首次将改善、优化营商环境以法律法规形式推动,对于营商制度建设具有引领作用。但是总的来说,立法方面对于营商环境的保护不够,相关的法规规章未能达到统一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企业在市场经济过程中处于不公平竞争的状态。在立法过程中,未能广泛地听取民意,听取企业及企业家的意见建议,法律征求公众意见存在流于形式等问题。

(二)政务服务效能不高,执法力度不够

1、政府转变职能、推进简政放权还需进一步加强

部分政府部门对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到位,服务意识不强。各个部门之间审批系统无法共享和衔接,影响审批的效率;对已取消的审批事项存在落实不到位的问题;还有一些审批事项程序繁琐、办理时间冗长,束缚了企业发展;不当干预市场的现象在政府招商引资中仍较为突出,行政化的经济干预政策对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建设形成了阻碍。

2、政府部门权责分工不明确

基层市场监管“三合一”后,工商、食药、质监职责交叉,对于部门定位不清晰,存在多头重复执法,导致企业苦不堪言。而且一旦出现媒体曝光或者社会舆论重点关注的企业问题,行政部门就会出现一窝蜂上的执法检查,企业忙于应付检查而影响正产的生产。

3、执法不规范

在市场执法中,部分执法人员素质不高执法自由裁量过高,存在不规范执法行为,且执法过程中重处罚轻教育的问题。

(三)司法制度尚需完善

1、审判的专业化程度低

目前,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大量涌现,致使破产、合同纠纷等案件量急剧增长,从而也导致各地基层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对于基层法院来说,法官业务水平不过硬;另一方面,法律法规繁多,法官学透所有法律法规不太现实。当下案多人少的矛盾急需优化审判资源配置,实现审判的专业化。

2、 企业权益和解决纠纷的司法渠道有待加强

目前,设企案件解决的司法渠道主要是诉讼,但案件一旦进入诉讼程序,持续时间一般较长,在此期间,法院依据当事人申请对涉诉的企业采取查封、冻结等保全措施,可能造成企业因资金断裂等影响企业经营发展。在涉及未决诉讼的情况下,一旦信披露,亦会对企业的信誉构成不利的影响。

3、 地方保护主义等不公平现象

一方面,存在在涉外地企业案件审理过程中,某些党、政机关及有关部门为保护地方利益的目的,出面干预法院的审判工作。由于地方法院在人、财、物上受到地方财政的控制,难以实现真正的司法独立。另一方面,有的法官素质不高,存在地方保护主义的思想。

(四)社会法治文化氛围不足

1、社会诚信缺失

政治生活中的诚信缺失导致政府权威受损等危害社会法制建设。在社会活动中,一些市场主体诚信缺失,单纯地追逐利益,食品药品安全事件频发,商业欺诈、偷税漏税等导致市场秩序混乱,严重威胁到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丧失信誉的企业自身难有发展,也导致对方陷入资金困难而陷入生存困境。

2、法治宣传不到位

    企业法治宣传不够重视,法律教育缺失,职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缺少依法维权的意识。同时,过去单一说教、灌输式的法治宣传方式,不利于公众吸收理解,且有流于形式之嫌。

三、优化区域营商环境必须依靠法治、遵循法治

(一)优化营商环境必须制定规范性文件、完善相关制度政策

     立法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中发挥引领和推动、规范和保障作用。建议各省市依据《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制定更为具体化、更具指导性的法规及相关配套政策,加强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建议在相关立法过程邀请企业代表参与听证,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确保立法达到目的和要求。

(二)优化营商环境必须严格、规范执法

1、加强法治政府建设

首先,政府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致力于打造服务型政府,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简政放权。其次,继续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加强对审批人员的业务能力及服务意识的培训,提高审批效能。最后,要加强对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行使,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2、政府的权力需要法定,制定权力和义务清单

完善食药、工商等涉及营商执法部门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权力清单旨在将权力关进笼子里,切实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同时规范行政权力的行使,建立公开透明、权责一致的政务环境,为企业提供便利高效的政府服务。

    3、加大执法力度

严厉打击各种违反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严格规范涉企执法检查行为。第一,严格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增强执法文书的说理性;第二,要秉持惩罚为辅,教育为主的理念,加强事前讲法、事后释法,为企业答疑解惑。第三,要完善执法程序,改进执法方式,实行良性执法,增强依法办事的能力,从而能实现执法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

(三) 优化营商环境必须保证司法公平

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良好的营商环境离不开公平高效的司法环境。

1、设立专门的民商事审判团队,实现审判的专业和快捷,优化审判资源,同时又能充分考虑到法官的学识爱好、审判经验等情况。专门的民商事审判团队,让法官在一个领域内专心审判、研究,有力于提高案件审判质量和效率,而且便于更新知识,提高理论水平。

2、针对涉及企业申请的查封、扣押、冻结等保全措施,要严格依据法律规定,依法慎用强制措施,注意避免采取冻结企业基本账户、查封、扣押生产设备等影响企业正常生产、运营的行为;近年来,多名企业家入狱后又被无罪释放,警醒我们在审理时,要严格区分经济纠纷和经济犯罪,准确把握经济违法犯罪的入刑标准,切实维护企业家合法权益。

3、积极搭建诉调对接平台,推进多元化解决涉企矛盾纠纷。针对涉及企业劳资纠纷等矛盾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人民调解、劳动仲裁等组织的作用,将矛盾解决在诉前阶段。在法院设立调解室,聘任有经验、调解能力强的人民调解员,引导当事人进行诉前调解。

4、实现裁判公平,破除地方保护主义。法院作为司法机关,行使国家审判权,审判执行中的地方保护主义严重损害了人民法院公正司法的形象和法律的尊严。实现真正懂得司法独立要改革法院管理体制,人、财、物由省统管,独立于地方财政。法官在审理过程中要严格依据法律,以事实为依据,注重案件办理的社会效果。

(四)优化营商环境必须营造法治文化氛围

营商环境的优化,不仅要依靠法律强制力的约束和规制,也需要培育全社会信仰法律的软性法治文化氛围。

1、增强法治观念,建设法治文化

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首先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法治教育。领导干部对带头学法、守法、用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规范发展行为。其次,搭建法治文化展示平台,通过建设法治文化主题公园等方式为人民群众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氛围。最后要加强企业法治文化建设,引导企业依法依规建章立制,在企业中形成依法决策、依法经营、依法维权的法治氛围。

2、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诚信是社会存续发展的重要基石。优化营商环境,要加快信用体系建设。首先,政府在市场经济中起着宏观调控的作用,作为管理者,加强政务诚信,健全政府守信践诺机制,言并行,行必果,政府诚信是企业投资信心的保障,是最基本的营商环境。其次,继续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系统,使守信者在市场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收益,失信者为自己的行为付出沉重的代价,加大违法成本。

3、推进普法宣传教育工作

积极开展法律宣传,免费法律服务活动,充分利用短信平台、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优势,丰富载体,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进一步推进普法宣传全覆盖,不断提升公民的法律素养。走进企业展开普法、巡回审判,宣传劳动法等与企业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促使企业主动承担法定责任,劳动者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通过普法宣传教育,努力让各类营商主体将法治观念内化为自觉遵守的潜意识。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优化营商环境的进程中,全国各省、市积极探索,并依据《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根据自身情况,因地制宜的制定具体实施条例,彰显了用法治力量不断提升营商环境的决心。

责任编辑:审管办    


关闭窗口



Copyright©2024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