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案件快报 -> 案件快报

“陷阱”就在身边 时刻警惕防被骗

发布时间:2016-04-18 14:30:10


    被骗点财,有人会安慰自己破财消灾了。可是我们不能总在自我安慰和事后诸葛中间徘徊啊。

    经审理查明:2015年7月7日,被告人贾某、葛某、张某甲驾驶晋L×××××号小型汽车窜至渑池县城,以代还信用卡方式实施诈骗。被告人葛某购买了作案专用的不记名手机卡,后申请手机微信,通过微信寻找代还信用卡的被害人王某后,双方约定在渑池县黄河路某饭店门口见面,被告人葛某、张某甲乘出租车前往送卡,被告人贾某在附近等待。双方见面后,被告人葛某故意隐瞒自己真实身份,自称叫"张某乙",并提供了非其本人的甲银行卡(卡号:40×××31,户名:张某乙)及密码,让王某代还信用卡12000元,在取得王某信任后离开。7月8日,被害人王某通过朋友的乙银行卡(卡号:62×××09)先向该甲银行卡转款3000元后又刷出2800元,王某认为该卡没有问题,遂再次向该卡转入5000元,被告人贾某等人收到到账手机短信后,立即打电话将银行卡挂失,骗得被害人王某5200元。

    2015年6月11日,被告人贾某窜至山西省吕梁市汾阳市购买了作案专用的手机号,通过手机软件“陌陌”联系到代还信用卡的被害人任某乙后,次日双方约定在汾阳市某工商银行门口见面。双方见面后,被告人贾某故意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自称叫"张某乙",将一张甲银行信用卡(卡号:62×××89,户名:殷某某)及手续费300元、密码交给被害人任某乙。6 月13日,被害人任某乙向该信用卡转款14900元,被告人贾某收到银行短息提醒后立即以查询方式故意错输密码将银行卡锁卡。后被告人贾某在山西省临汾市套现14900元挥霍。

    2015年4月15日,被告人葛某坐车窜至山西省太原市入住火车站附近小宾馆,并购买作案专用的手机号,申请微信,联系代还信用卡的被害人杨某后 ,双方约定在太原市小店区某超市附近见面。见面后,被告人葛某故意隐瞒自己真实身份,自称叫"王明明",并将一张甲银行信用卡(卡号 :62×××46,户名:王明明)及手续费120元、密码交给被害人杨某。4月16 日,杨某通过自己的丙银行卡(卡号:62×××26)向该甲银行卡转款10000元,葛某在收到银行短信后立即打电话将信用卡挂失,后在异地套现10000元挥霍。

    2014年11月24日,被告人贾某与卫某(另案处理)窜至陕西省西安市以代还信用卡方式实施诈骗。卫某通过QQ联系到被害人安某后到西安市未央区某小区安某家,将一张甲银行卡(卡号:35×××50, 户名:贾某)及手续费150元交给安某,安某通过POSS机向该卡转账10000元后 ,卫某假借买烟离开。被告人贾某在宾馆收到银行到款信息后,立即用卫某的POSS机将该笔款转出,骗取被害人10000元,贾某分赃1500元挥霍。

    另查明,2015年10月13日,被告人葛某经山西省临汾市公安局直属分局刑警五中队民警规劝后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上述事实。案发后,被告人贾某、葛某、张某甲亲属退赔被害人王某经济损失5200元;被告人贾某亲属退赔被害人任某乙经济损失14900元;被告人葛某亲属退赔被害人杨某经济损失10000元 ,取得了被害人王某、任某乙、杨某的谅解。

    法院认为,被告人贾某、葛某、张某甲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代还信用卡方式实施诈骗,其中贾某实施诈骗三次共价值30100元,葛某诈骗二次共价值15200元,张某甲诈骗一次价值5200元,均属数额较大,其行为均已构成诈骗罪。公诉机关指控罪名成立。被告人贾某及其辩护人关于贾某没有参与指控第4场诈骗的辩解和辩护意见以及被告人张某甲辩称自己没有实施诈骗的辩解 ,与本院查明的事实不符,理由不足,不予采纳。被告人贾某、葛某、张某甲通过办理“黑卡”(不记名手机卡)、利用黑卡申请的微信、陌陌号,针对不特定的人实施诈骗,且属于流窜作案,可以酌情从重处罚。被告人贾某到案后能如实供述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实,案发后其亲属退赔被害人经济损失并取得谅解,依法可以从轻处罚。被告人葛某案发后经民警规劝后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系自首,案发后其亲属退赔被害人经济损失并取得谅解,依法可以从轻处罚。被告人贾某及其辩护人认为其有坦白情节,案发后退赔被害人经济损失并取得谅解,建议从宽处罚的辩护意见理由正当,予以采纳。被告人葛某、张某甲辩护人的辩护意见理由正当,予以采纳。本案系共同犯罪,根据各被告人在共同犯罪过程所起作用大小,结合本案的犯罪事实、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有关规定,依法判处:被告人贾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5000元; 被告人葛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九个月,并处罚金3000元;被告人张某甲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

    还是那句老话,踏踏实实做人,老老实实做事。不要投机取巧占不该占的便宜,时刻牢记,贪小便宜吃大亏。

责任编辑:zzc    


关闭窗口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